糖漿+香精假蜂蜜橫行兩岸
蜂蜜造假成為大陸市場嚴重問題,陸媒踢爆市售蜂蜜有8成是假貨,連老字號品牌也中鏢。大陸一年消費超過50萬噸蜂蜜,但純蜜產量根本不到10萬噸,多數標榜純天然的產品,其實是假蜂蜜、人造蜜,有的成分甚至不含半滴蜜。
據大陸農業部統計,2014年大陸蜂蜜需求量為50萬噸,但實際蜂蜜產量僅約10萬噸。陸媒踢爆市售蜂蜜「兩成真八成假」,且造假技術不斷進步,消費者可能買到假蜂蜜也難以察覺。
成分一滴蜜也不含
業內人士坦言,市售10多元(人民幣,下同)一斤(500公克)的蜂蜜,多是用大米糖漿、白糖等調製而成的合成假蜜,有些甚至一滴蜂蜜也不含,卻仍標榜「純天然、無添加、野蜂蜜」。這種用化學物和香精調製的假蜜,每斤成本僅5元到6元,10分鐘就能製出大量「半成品」。
《新京報》今年對市售10種蜂蜜進行抽檢,發現其中7種存在添加蔗糖、糊精等物質的「摻假」情況。央視、北京電視台也數度針對市場亂象「打假」,曝光假蜂蜜的製作產業鏈。北京百花、冠生園、中糧等幾個老字號品牌也曾被曝光在蜂蜜中摻糖漿。有消費者形容,「貓熊雖然珍貴,但真蜂蜜更珍貴。」
台灣市售蜂蜜造假、成分不合格情況同樣存在。台北市衛生局與消基會近年抽驗市售蜂蜜顯示,不合格率均高於3成,今年消基會抽驗市售產品,不符合CNS標準的更高達5成。
測碳元素比值揪假貨
蜂農產銷、採蜜環節由農委會把關,標示和成分由食藥署檢驗。農委會農糧署主任祕書蘇茂祥表示,目前國內蜂農約900到1000戶,去年蜂蜜產量約1萬2700公噸,以龍眼蜜為大宗,占市售8至9成,其餘以百花蜜為主。除透過「全國國產蜂蜜品質評鑑」選出優良蜂蜜,也定期抽檢蜂蜜,去年就有幾件驗出農藥殘留。
我食藥署去年自德國購入一台「真假蜂蜜檢驗儀」,號稱可根據測定碳元素的比值,揪出市售假蜂蜜。食藥署研究檢驗組副組長周秀冠解釋,目前仍在蒐集各地出產蜂蜜的資料數據,因蜂蜜根據產出地區、時節、蜜的種類,組成成分和花粉量會略有不同,碳同位素比值也會不一樣。(旺報)
(轉載自中時電子報)
- Oct 28 Wed 2015 10:41
糖漿+香精 假蜂蜜橫行兩岸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